新闻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0-10-28

     

    大会现场

    校长宋纯鹏致辞

    河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刘辉致辞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致辞

    首席专家李伟昉教授汇报项目情况

    宋纯鹏为“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授牌

    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展龙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主持项目开题报告会

    合影留念

    10月25日上午,由《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文学院教授李伟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市开元名都酒店举行。会议由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院、文学院共同主办,《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立新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哲俊教授,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教授,河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刘辉,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展龙教授,文学院党委书记葛本成教授、院长王宏林教授等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项目组部分专家成员、校党办、校办、财务处、文学院等其他相关人员共50余人线下与会。开幕式由展龙主持。

    宋纯鹏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以及未能来到现场而身处云端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宋纯鹏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河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后强调指出,河南大学文学院各学科是河大在历史传承过程中,能够一直延续河大血脉,让河南大学得以存在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文学院继承了传统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根据不同时代的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的传承创新上,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打造了一支富有学术专长的教学科研队伍在此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李伟昉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宋纯鹏向项目首席专家李伟昉教授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倾心支持和精心指导表达了感谢,并为“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授牌。

    刘辉代表河南省社科规划办向李伟昉教授及其课题组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从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看,该研究成果将不仅能填补国内至今尚无莎士比亚戏剧本源批评史研究的空白,而且通过对西方莎士比亚本源研究的学术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将在比较研究中勾勒出莎士比亚戏剧本源批评的历程,这必将为国内莎士比亚研究走向深入提供进一步的借鉴与支撑。希望李伟昉教授和课题组坚持正确方向、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团结协作,弘扬优良学风,努力推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会长、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通过网络在线上致辞,就项目的可行性给出了具体建议,认为要在浩如烟海的批评文献中找出关键文献,他重点指出,项目中提到的“要探讨莎士比亚的成功创作经验,经典化过程以及其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创新与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如何经过创造性继承、创新、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现实意义。项目组可以围绕、突出这一点来做。同时,梳理文献线索也可以按照中国的观点进行,尽可能朝着客观、公正的方向去努力。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河南大学有研究莎士比亚的传统,这里的根基深厚,从刘炳善教授编写的《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开始,到后来李伟昉教授的几本著作,梁工教授的《莎士比亚与圣经》,莎士比亚研究在河南大学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里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镇。最近一些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很重视基础研究,教育部本科强基计划的实施也有这样的特点。李伟昉教授的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研究就是这种基础性研究的代表性课题。目前,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科技的发展都给文学的研究带来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重视文学的古典的基础理论研究,一定要通过对古代经典的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通过对莎士比亚本源以及莎剧自身的研究,并以此为个案,进入到对中国文学乃至整个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相信这将会是项目的一个重大收获。

    展龙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作为科研管理部门,人文社科研究院将对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团队建设、项目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将协同文学院推动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项目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李伟昉教授就项目的缘起、研究构架、研究思路等问题做了简要汇报。经历百余年的译介、研究,中国已然成为莎士比亚研究的大国,但是,我们在对莎剧所蕴含思想的深度研究、对具体文本的细致解读、在文类层面对莎剧美学的系统归纳等方面仍有待加强,而要在这些角度上取得突破或者新进展,仅仅盯着莎剧是不够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莎士比亚的伟大来自他的勤奋,来自他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对已有素材的推陈出新、后来居上。莎士比亚是一个有时代担当的人,面对英国百年未有之变局,他锐意进取,点石成金,对已有材料进行或移植、或改编的再创造,从而创作出代表着人类写作成就高峰的系列剧作。哈罗德•布鲁姆说莎士比亚是西方正典的中心,这类似于哲学史研究者对康德的思想史定位:一切会合于他,一切由之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在重新出发,重新上路。也就是说,厘清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发展史、思想史脉络中的坐标是当下世界莎评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课题组申报获批的“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就是要研究莎翁从何处获得了思考的动力源,他曾向哪些圣哲先贤取经问道,他取到的经、问得的道的原貌是怎样的,载体是怎样的,莎翁对这些素材进行改编得出的成果就是我们看到的莎士比亚系列剧作。这些剧作和之前莎士比亚读到的东西有怎样的差别?通过比较,我们将能够知道莎士比亚有着怎样的问题意识,以及他对这些问题做了怎样的深邃思考。借助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并进而为其进行新的历史定位。而这个定位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理解西方,并进而洋为中用的过程,也是我们确立他者的清晰面相,并进而更清晰地看清我们自身,知己知彼,确立文化自信的过程。它甚至可以启发我们,我们的文化是否也需要这样的熔铸,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如何可能。基于上面的想法,项目组初步打算从“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本源文献整理与研究”“莎士比亚悲剧传奇剧本源文献整理与研究”“莎士比亚与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传承关系研究”“莎士比亚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传统传承关系研究”“西方莎士比亚戏剧本源批评史研究”五个方面着手研究,这也就是项目的五个子课题。

    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对李伟昉教授的信任表示感谢。从丛教授指出,李伟昉教授希望我们能全面梳理和总结不同时期西方莎士比亚学者对莎翁戏剧创作来源的挖掘、钩沉和整理情况,不仅要介绍西方学者已有的学术观点,还要对已有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问题探讨的不同路径和方法。莎士比亚本源研究就是“莎士比亚与书”。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书,莎士比亚之前的书,莎士比亚之后的书。第一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和他依据的书,也就是说他使用了什么,凭靠什么;第二是莎士比亚的读者,也就是在他之后,别人如何打造了莎士比亚;第三是最新的动态,莎士比亚作为读者,经典如何形塑了莎士比亚,也就是技艺与权威的关系。从教授还结合具体代表性文献,分析了欧美在莎剧来源批评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最后,从教授指出,课题组做的这个本源研究项目,国内学者和国际学者是在同步进行的,我们在莎剧研究上算是正式与国际接了轨,不排除我们正进行着跨空间的对话。

    子课题负责人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冯伟教授汇报了子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其正在对悲剧《李尔王》的来源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到50部相关英文著作。研究既要对情节、结构进行本源考察,还要对莎剧和源文本进行比较,借以分析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冯教授尤其指出,我们要关注莎士比亚近三十年的批评史,课题任重道远,自己深感责任重大,会带领课题组扎扎实实地认真工作。

    子课题负责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馆傅光明研究员通过网络在线指出,自己从2012年开始重译、研究莎士比亚剧作,已经完成并出版13部。他表示,希望借这次机会加强与学界的沟通,借助与团队的协作,更新、提升自己,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课题重要参与者四川外国语大学李伟民教授指出,该课题在中国莎评史上有重要意义,从该角度对莎剧进行研究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课题组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项目有宏大的构想、远大的抱负,但在实际研究中,可能要有所收缩,目标要集中,这样更好操控。能够厘清莎剧几百年来的来龙去脉、本原,能够从比较戏剧的角度对莎剧和中国戏曲进行比较与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专家评议阶段,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指出,这个选题非常好,学理性、思辨性强的研究需要单打独斗,而考据、考辨、注疏类研究适合团队式进行。李伟昉教授的课题组将国内莎剧研究老中青三代很多学者都囊括其中,这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耿教授尤其指出,国内部分学者在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莎剧进行研究时,经常提到马基雅维利和莎剧的关系,但马基雅维利,包括马基雅维利主义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人们始终没有从文献的角度找到更多的支持。希望课题组能借这个项目努力探寻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著作,比较一下看他和莎士比亚有没有更为实质的关系。

    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这个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文本生成学,关注一个文本怎么在历史当中形成的。课题组还可以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研究文学提供另外一个理论参照。这个理论强调把文学作品的产生放在社会网络当中进行考察。第二点,就是莎士比亚借用、挪用、借鉴了现成的东西,但是他怎么形成了自己的原创的东西,如何点石成金,是值得探讨的。第三点,研究既要关注历史文化语境,也要关注作家的超越性。莎士比亚对经典建构具有能动性与生成性。第四方面是当下性。中国读者的经验和期待应成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指出,首先需要明确“本源”是“origin”还是“source”,因为如果这个无法确认,就会影响子课题整体研究的思路。其次是要明白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研究,理解莎士比亚的文本,理解莎士比亚。人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即便我们不知道莎士比亚的文本来源于何处,也不影响我们对莎士比亚文本的理解。一旦文学形成了固定的文本,作家的创作过程、作家是如何创作的,此类研究不是不重要,而是要让这些研究服务于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研究。来源研究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的文本。

    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首先提到跨科学研究的问题,莎士比亚文本的世界是一个无限丰富、无限宽广的世界,研究应该有效聚焦在课题本身的理念上,研究是从文学学科跨到其它学科的研究,而非相反。其次,关于生成史以及后续接受史等问题的所有讨论,还是应该聚焦于莎士比亚文本本身,无论采用的是历史文献的方法还是比较的方法都是如此。第三,应该有一个总体的研究方法和主线贯穿其中。前三个子课题和后两个子课题的最终呈现形态有所区分的理论依据要搞清楚。总之,要处理好文献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史料以及史料的梳理如何转化为对莎剧文本的更好理解,进而从文学本位的角度形成对莎剧的新认知。

    浙江大学吴笛教授认为项目本身的切入点非常恰当。尤其是前面的本源系统整理,前三个课题都涉及到各种剧本的来源。课题尤其关注到传承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西方文史经典最主要的来源,基督教文明与希腊罗马文化。对这两个方面的传承问题的研究,都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值得期待。吴教授还就操作层面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张哲俊教授语重心长地表达了他对看到这个研究课题时的欣慰。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国外文学经典的来源是国内学术研究走向深入和高端的一个标志。在文献搜集和整理方面,张教授给出了建议,应该多关注更早的文献和它同时期的文献,它之后的文献当然也重要,但那些只是些意义性研究而已。在研究需要关注当时的历史语境上,张教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解决重大问题,要抓住核心,资料是第一步的。比如,莎士比亚创作的思想来源是哪里,应当用源材料证实我们以往听说的来源,以此来填补资料问题上的重大空白,供国内其他研究者使用。第二个,核心概念是什么?聂珍钊教授所做的研究很注重思想引领,这一点很有必要,也很值得借鉴。第三方面,要抓好每个环节。环节能不能抓好与项目整体设计密切相关。为了课题能够做下来、做得更好,个别子项目可以略做调整。

    之后,评议组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顺利通过开题,可以进入写作阶段。

    最后,李伟昉教授对专家组和与会学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设性意见表达了感谢,他表示,课题组将在充分吸收评议组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

    王宏林对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表达了欢迎与感谢,对李伟昉教授获批重大项目表示祝贺,并表示学院将做好服务工作,全力支持项目的展开和进行。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09期刊发了李伟昉教授的研究成果《文化自信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建》一文。此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项目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李伟昉简介:

    李伟昉,文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2018年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上一条:编辑部党支部集体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学报党支部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